人生的精彩源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
时间:2016-05-09    作者:刘珩    来源:学生发展研究中心    点击量: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本周四也就是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此时我相信大家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据统计:汶川大地震的强度之大,波及面之广前所未有,其能量相当于400颗当年在日本广岛爆炸的原子弹!许多地方都被夷为平地。地震共造成近7万人死亡, 1万7千多人失踪,37万多人受伤,5335名学生在地震中遇难,已经办理残疾证明的有546名学生,直接经济损失8437.7亿人民币,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我国的国旗也第一次为百姓而垂降,汽笛第一次为故去的生灵而哀鸣......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国务院决定每年的5月12日确定为“防灾减灾日”,今年是第八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又据资料称,随着地球温度的上升,发生特大地震灾害的频率也在不断上升,人类有记录以来的九至十九世纪这一千一百年间共发生34次特大地震,而20世纪一百年就发生过20次特大地震,人类承受特大地震灾害的几率成数倍上升。由于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两个地震带上,导致我国成为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受灾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我们威海又处于渤海-威海活动断裂带,此断裂带通过渤海中部-蓬莱-烟台-威海沿海一线,历史上 1548年的蓬莱7级地震、1888年的渤海7.5级地震、1948年的威海6级地震、1969年的渤海7.4级地震、1939年的乳山5.5级地震,都发生在这条断裂带上,所以咱 们威海也是地震多发区。但是大家也不要过度担心,咱们威海处于这个断裂带的边缘地带,并且威海境内也没有大的断裂带,一般认为不具有发生大型地震的地质条件。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强、破坏性大,一般为十几秒成灾,因此,防震减灾是一件不能轻视的事情。今天,我下面所讲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不忘教训、警钟长鸣,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居安思危、防灾减灾。也就是说要让大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平时生活中要多学习防灾减灾的知识,做到有备无患。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就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目前能够让世界承认预测成功的只有一次,那是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发生在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强烈地震。震级7.3级,震源深度16、21公里,震中烈度为9度强。而其他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首先要求我们不要相信谣传,比如,在微信中看到的一些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都有准确的年月日甚至几点,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作为有一定地理知识的中学生,更不能盲目相信谣言。
     地震能量的传送是通过地震波的形式,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因而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就知道,当纵波来临时我们会意识到地震的发生,所以在接下来的几秒或者十几秒的时间就是你选择最佳避灾方式的宝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如何科学避灾从而保护自己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当然,地震等级较低,3级以下的地震一般是不具有破坏性,大家此时不用慌张,可以立刻走出房间,到户外宽敞处停留观察。如若发生4级以上地震,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不要慌,一定要镇定。对于我们来说,都没有经历过大的地震,所以真要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惊慌失措,不知所以。这很正常,但是,别忘了,地震留给你自救的时间很短,在短暂的惊慌之后,你应该镇静下来,寻找科学的避灾位置是你首先要做的。
     二、躲还是跑。当地震来临,在屋内大多数人会不自觉得向屋外跑,在楼上的甚至会选择跳楼,这都是错误的自救方法。因为我们现在的楼房建筑工艺的改进,抗震级别都很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尤其是学校的楼房自汶川地震后一般都要提高半度设防,所以咱们的住房和教室其实是当地震来临时最为安全的地方。一般地震来临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果在室外就要选择开阔、远离高大建筑物的安全地方。
     在室内身体应采取伏而待定,也就是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同时,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这样可以在建筑的剧烈晃动中不至于摔倒而导致伤害。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颈等容易受伤的位置。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些纪录片中,描述到日本地震时,很多学生选择头顶书包蹲在教室的桌子旁或者桌子下面,因为日本学生的书包一般都是加有钢板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建筑物中掉落的砖块等砸中头部。而我们也可以就地取材,比如枕头,被子,甚至较厚较大的书本都可以遮挡头部。在室内躲避还需要远离玻璃,比如窗户等,防止地震导致窗户破碎,玻璃划伤。如若,身边的确没有什么物品可以遮挡,还可以把自己的衣服蒙在头上。
     当剧烈地震过去后,再有序跑出教室选择空旷的地方避险。在逃离过程中,同学们要有序,不要抢。尤其是下楼梯的时候要靠近墙体一侧,因为楼道与建筑不是一体的,扶手栏非常容易掉落,扶墙而下是最为安全的一种做法。后边的同学不要推前面的同学,因为下楼,大家的重心都前倾,如果后面有人推一下很容易导致前面的同学摔倒,从而导致踩踏事件。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是无法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的,但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不断地学习科学,认识地球,认识自然;提高安全防患意识,增强安全救护技能,就可以将灾害的损失降至最低。因为尽管灾害可怕,我们可以防灾减灾,可怕的是人们的无知,而更可怕的是明知自己无知而不努力提高自己。在汶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3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全部从教室安全撤离到操场,毫发无损地躲避灾害而创造的奇迹也一样告诉我们:人类是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躲避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侵害的。 
     老师们、同学们,人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我们也常常说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技能,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我相信,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终将变得越来越成熟,人们能够象预报天气那样准确性地预报地震等自然灾害,从而保护生命,减少损失。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让我们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己在面对灾难和突发事件时,能做到冷静从容地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让我们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保护自己,让自己健康、快乐、平安地生活和学习。



(责任编辑:办公室)